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new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十周年系列讲座:刘尚希谈财政改革面临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6-12-12 09:55:41   点击次数:

2016年12月8号上午九点,财政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莅临我院,为老师和同学们献上主题为财政改革面临的挑战的精彩讲座。刘教授提出:讲财政改革要特别强调语境,过去的财政改革是为市场化改革服务的,是为了让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现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下,财政改革的任务、目标、内涵发生改变,是多维度、全方位,整体、系统的改革。刘教授还强调应该从公共风险的角度来考虑政府职能,财政学的理论基础是不确定性。

讲座开始,乔宝云院长亲自主持,刘尚希教授谦逊开场:“我到这里来讲的更多的是财政基础理论,都是我自己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刘教授表示,过去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财政主要是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不要干扰市场,要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合作。现在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完整来讲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这一总目标下,财政改革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新时期新阶段财政改革的目标定位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关于如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三大任务: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实际改革进程就是按照这三大任务来依次展开。预算改革同时税制改革跟进,在这两项改革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即财政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重新定位:财政是国家治理的技术以及重要的支柱,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刘教授表示,“三项改革都十分困难,因为不仅仅有财政自身的改革。在新定位下,财政改革与过去不一样了。放在经济的角度,我们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理解财政改革,放在国家治理的框架下来看,就不能仅仅用经济学来理解认识财政改革,因为治理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政治、法律以及公共管理问题,这样一来同过去比,财政改革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依法治国”,刘教授强调,“没有全面依法理财就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没有税收和预算,没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依法界定与处理,就谈不上全面依法治国。财政与预算是西方国家国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既是经济又是政治也是法律问题,因此财政改革是多维度问题。过去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个维度来考虑,现在要考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要考虑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要考虑治理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如何从分工基础上实现合作。现在我们不再仅仅追求GDP,而是追求善治,要探索中央与地方如何实现治理上的合力。”

在国家治理的框架下,财政改革必须是一个新坐标。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这三个维度来看,财政改革与过去比起来有很大差异,刘教授表示,“政府与社会方面的改革依旧处于一片茫然,我将其称为社会化改革,这一项难度更大,涉及到意识形态。如果这一改革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市场化改革就很难深入。市场上交易成本系数上升,是因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薄弱,需要依靠政府来管。”刘教授还特别强调,“产品质量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养鱼的不吃自己养的鱼,养猪的不吃自己养的猪,现在我们之所以常提工匠精神,正是因为缺少这种精神。社会问题要强调社会的主体性,不能全依赖政府。法律需要依靠人来执行,是建立到社会底线基础之上的,是需要依靠良心的。因此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革还有存在一系列问题。中国整体转型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就是社会化改革,若不从社会视角来看谈再多财政改革也没有用。”

刘教授强调,“财政学的理论基础不能放在经济、社会、管理学上,而应该放在个体与群体关系上。过去人们从资源与效率角度思考财政,这是‘物’的角度,现在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即个体的人与群体的人。从直观来判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任何人离开社会都无法生存。因此我们既是个体的又是群体的。个体与群体都面临各自的问题,而财政维系的是整体的存在,因此需要交税,并且存在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

在政府职能方面,刘教授表示,“我们总是根据教科书上的原理批评政府,然而现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传统理论的范围。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背后的逻辑本身存在问题,市场与政府都不是万能的,若从有限的这一性质来考虑又何谈失灵呢?人们因为市场和政府不是万能的而给它们戴上失灵的帽子。不能因为汽车不能飞就认为汽车失灵了。”刘教授还提出,“财政的职能由公共风险决定,应该从公共风险的角度来考虑政府职能。不要从经济学来考虑,而要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考虑。社会越发达,分工就越细,相互依赖性就越强,内生的公共风险越多,从而政府的职能自然就会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整个社会的架构发生大的变化,才有可能降低公共风险。从福利的角度来看,有时政府会落入福利陷阱。因此应该在公共风险最小化角度,才能明确政府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刘教授表示,财政的改革就是在一切都不确定的快速变化时期,寻求一种确定性。因此财政实则是在分配风险,个体的权利越多,公共风险就越大。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面对风险。刘教授特别强调,以凯恩斯分析框架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已经无法解决如今财政政策的结构性问题,因为财政政策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因此,刘教授提出,当今财政政策制定的原理在于发展中如何权衡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财政风险来源于公共风险的转换,财政风险转化成财政危机又会扩大公共风险。

讲座结束,乔宝云院长总结到:“尚希教授从理论政策和现实,不同的维度,解释了很多重要的问题,观点鲜明,很有意义。”同学们和老师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刘教授的到来。